一只秋林大列巴,携它的亲密伙伴里道斯红肠,从哈尔滨乘飞机来到烟台,中转后落户我家。我舍不得马上吃掉,而是郑重地置于餐桌之上。每天,隔着包装,摸摸它硬朗的质地,闻闻它独具的气息。有时候,还要撩开包装袋,眉目含情地看上一会儿。这是猴年春节,我收到的最特别的礼物。
我自小喜食面制品,当然必须是经过严格发酵的,尤喜烤的或烙的。时至今日,只要经过面食摊点,我都会两眼直勾勾地盯上半天。嘴馋也就罢了,我还有个毛病,对五花八门的添加剂高度敏感。所以,我都是自己蒸馒头、烙喜饼、做包子,虽然手艺不怎么样,做出来的食物却是纯正的。后来,单位食堂有外卖,且完全符合我的要求,我家的餐桌基本上成了食堂的延伸。
青年时期,我读过一些苏联的文学作品,很早就知道了俄罗斯大列巴(列巴是俄语面包的音译)。二十多年前,我曾用高压锅做过一次。那个时候,没有互联网,查不到具体配方,看不到真实模样,完全凭借想象。面粉,鸡蛋,鲜奶,白糖,酵母,烘烤烙了四个多小时,做出了一只像面包又像蛋糕的巨无霸。味道嘛,好极了。
近些年,我经常去登大南山,山脚下有家面包房。店面不大,却有个醒目的招牌:俄罗斯大列巴。每每走过“俄罗斯大列巴”时,我的心里就会漾起微澜。但是,我不会让“山寨”品破坏了多年来对大列巴的一往情深。
正宗的大列巴,是秋林食品公司创始人、俄罗斯商人伊万·亚阔洛维奇·秋林,引进前店后厂模式生产的,迄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,早已成为哈尔滨的著名特产。大列巴制作工艺严谨复杂,要经过三次发酵,辅以啤酒花,用椴木、柞木等烘烤。大列巴散发着麦香、酒香、盐香、果木香和乳酸香,表皮硬艮,内里软松,可长时间保鲜。秋林大列巴每天限量出品160个,在哈尔滨看到排队购物的,就是秋林的里道斯红肠和大列巴。像我这样对大列巴情有独钟的人,即使出差去那里,也不一定能够如愿。
我母亲家族的一位长辈,离休后回到烟台,住在山东省第二干休所里。三年前,长辈去世,夫人健在,我时常去看望她。每次去,她都要把家里最好的食物送给我。今年春节,生活在哈尔滨的孙子孙媳重孙女回来了,带回了一只大列巴。年届九十高龄的老人家一定要转送给我,拒绝是万万不可的。
这只大列巴直径26厘米,高16厘米,净重2公斤,装在一个印有俄罗斯风情图案的无纺布提袋里。拎在手上,沉甸甸的。
评论